“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开幕式现场
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拉开序幕。来自国内考古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外考古领域科研机构、高校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关资料图)
开幕式上,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汇良致辞,介绍了“河套人”考古发掘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与会有关领导还举行了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和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开馆仪式。开幕式后,部分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为期3天,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古保护棚,并围绕萨拉乌苏、旧石器与环境考古、河套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4个专题展开研讨,针对河套文化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了座谈交流。
德日进(左)和桑志华(右)
1922—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在中国西北的科学考察中,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并命名为“鄂尔多斯牙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裴文中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
萨拉乌苏,为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水。萨拉乌苏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鄂尔多斯段的名称。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萨拉乌苏遗址进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河套大角鹿复原体
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启了新的考古发掘,在时隔近百年后,重新找到了桑志华和德日进最初的发掘地点,并出土了丰富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为旧石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迄今为止,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人类化石出土地点1处,旧石器文化遗址2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出土地点22处,哺乳动物及鸟类化石47种。
河套人利用打制好的石质刮削器切割猎物
本次论坛将借助国内外智库资源,达成一批新的研究共识,形成一批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河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研究再上新台阶。同时,论坛的举办也将有效促进和加快萨拉乌苏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对于将遗址打造成世界级古人类学及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科普基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由中共乌审旗委员会、乌审旗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承办。(记者 张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一篇 : 河北将29个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