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本文学刊物要有破圈意识_焦点速读

2023-05-22 08:26:25 来源: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刘建勇汨罗报道

“面向全国、深度介入全国文学现场的‘芙蓉文学双年榜’的设立,是《芙蓉》杂志、湖南出版集团一直以来的一个期望。今天,我们算是把这个期望兑现了。在新的时代,在文学由高原向高峰登攀竞发的历史性时刻,我们推出这样的榜单,毫无疑问,我们对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前景充满着期待,对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力充满信任。”5月19日晚,汨罗屈子文化园内,“芙蓉文学双年榜”正式发布前夕,一场“新时代语境下的文学与期刊生态”讨论会正在举行。《芙蓉》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龚曙光向与会的作家和评论家代表坦陈了“芙蓉文学双年榜”设立的初衷。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芙蓉》杂志更上一层楼“问诊把脉”。


【资料图】

《芙蓉》杂志社社长、主编陈新文介绍,《芙蓉》为聚拢作家、推出作家、培养新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四十多年来,无数作家从《芙蓉》出发,成为中国文坛的主力军,作品转载率和获奖率高。

韩少功强调要做好作者的“售后服务”

每年有半年时间住在汨罗的著名作家韩少功第一个发言。作为半个东道主以及《芙蓉》杂志老朋友、老作者,韩少功强调要做好作者的“售后服务”:“作者最关心的,不完全是稿费,他最关心的是作品发表出来后有多少人看、多少人议论。”

韩少功认为一个刊物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编辑团队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对文学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判断、预见,同时要有担当,知道自己用力的方向,“编辑不仅要做作者的服务员,还要做作者的交心朋友、指点他的老师,用自己的专业折服作家”。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认为,在当下语境下要办好一本文学刊物,要有破圈的意识:“当代文学圈子化的现象挺突出的,主流圈、学院圈、民间圈、市场运作圈,我们要把不同圈子的好东西吸收过来,老在一个圈子里容易形成同质化。”

贺绍俊建议作家们在思想和语言上下功夫、尝试突破。他认为作家要在思想的深刻上做文章,也希望更多作家能够追求自己的语言个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说:“最不喜欢听‘50后’不行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50后’还大有作为。”文学归根结底,要看作者的阅历和生活。谈到文学期刊,白烨认为现在很多文学杂志的编辑模式千篇一律,应有超前的编辑意识。

要好好挑选良种,也要加强个性化

曾担任多届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委、主编《南方文坛》多年的张燕玲,赞扬了《芙蓉》杂志编辑思路的清晰,认为好的栏目一定要坚持,她觉得文学类杂志要“精品化”,要不断地为中国文学“输送良种”,为此,文学杂志要好好挑选良种。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与批评委员会副主任谢有顺认为,文学奖的设立有助于刺激作家们的创造积极性、促进文学繁荣。他强调,文学奖要走得远,必须做到评选的公正和持久长远的规划。此外,谢有顺认为,他注意到,要办好一本文学杂志,和作家感情深是重要的一面,但不能因为和作家感情深就盲目顺从作家。谢有顺认为大众传播和业界传播都要有。他提到要加大新人的推介力度,“名家不缺平台,新人缺”。

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王春林在发言中提到,他注意到了《芙蓉》杂志这些年的上升趋势,他觉得打造《芙蓉》杂志的个性化,可能是《芙蓉》杂志努力的一个方向,“文学创作要个性化,文学批评要个性化,文学期刊也要个性化”。

作家东西认为:“现在办杂志很难,杂志想要名家作品来撑门面,但是现在的名家很忙、很累,也没多少作品。”因此,东西认为文学期刊要善于自己去发现新作家,“与其发名家的三流作品,不如发新人的一流作品。”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南翔的母亲是汨罗人,他感慨现在有些文学论文看不到对一篇文学作品的评析,他认为文学期刊的“读、写、编”三者的关联要挪移,他举例说深圳现在有文艺家进校园的活动,作家也可以到大中院校宣讲自己的作品,培育新的、更多的读者。

作家胡性能在发言中谈到,《芙蓉》杂志就是中国文学界中的“湘菜”,他认为一个文学期刊要办好,与其拿名家作品做成拼盘,不如按自己菜系的特色、按配方去组稿,“就像方言的遗珠一样,避免了每一道菜都做成了京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 不想工作想靠利息生活,需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实现?内行人给出答案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