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式存款”,为谁辛苦为谁忙-当前简讯

2023-06-09 12:57:53 来源:顶端新闻

为了赶在期限内把钱存进存款利率高的银行,5月12日,向琳然(化名)一早起来,从江苏泰州开车到上海。去之前,她提前做好了“攻略”。

通过对比,向琳然发现,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城市的存款利率,有着不小的差别。她计算过,按照3.5%的利率,20万存三年,她每年将多得到2000多元的利息。如果存50万,每年将多拿到6000元利息。

向琳然不懂专业的理财知识,她只知道,相比股票基金等相对高风险的理财方式,把钱存进银行,风险更低,收益也更稳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8日,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五大国有银行先后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情况,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中长期定期存款下调幅度更大。实际上,今年5月初,3家股份行曾集体下调了存款利率。早在去年9月,6家国有大行先后发布公告,下调各个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随后,9家股份行也相继对存款利率跟进下调。下调以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5年期定存整存整取利率都不超过3%,而中小银行不超过4%。

这段时间,一些年轻人为了锁定更高的利率,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存款,网友把他们戏称为“特种兵式存款”。

针对这一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不同地区的市场供求关系、客户投资偏好和储蓄习惯不同,会影响存款利率定价。此外,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情况、市场竞争策略存在差异,“对存款需求和定价自然不完全一致”。

这也是和向琳然一样的储户在经过对比后,选择跨城到利率更高的银行存款的基础。这些年轻人更谨慎地规划自己有限的资产,他们的物质消费欲望降低了,在疲惫的工作与生活中,他们把更多的财富留给精神消费带来的“喘息”时刻。为了抵御不确定性,储蓄,成为他们在狭窄的收益空间里、能做的最大的折腾。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存款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我是那种危机感比较重的人”

安斌(化名) 27岁 生物医药公司员工

我有持续关注金融资讯的习惯。今年4月1号,我有一笔大额理财即将到期,刚好在网上看到有关“特种兵式存款”的帖子,于是决定在4月2号,周日的下午,乘坐高铁从苏州出发到上海去存钱。

我选择了离上海站比较近的、江苏银行的闸北支行,当天这家支行三年期定额存款的利率是3.5%。

我先是注销掉在江苏淮安开的那张卡,因为同一类卡在一个银行只能有一张,注销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后续上海那边的福利我都可以享受到,免得我再来回跑了。重新开户只需要在手机上完成转账,整个过程很顺利,加上开卡,20分钟左右就办理完成。

存完了之后,我并没有那种搭上了末班车、侥幸的心情,只是我实践完了自己的决策,完成了计划中的一项,之后利率的涨跌和我的关系都不太大了。我是Fire主义者(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经济独立,提前退休),梦想着四十岁的时候退休。但是现在我离财务自由还太远了,在我这个城市,没有负债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存个两三百万吧。

家人从小就培养我的生活习惯,让我懂得合理规划,我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从我上高中,我爸就把我每一年要用的钱规划好了。那会儿我开始有了理财观念。

在我看来,存款是能够给个人带来安全感的一种行为。我每月都会要求自己固定攒下一笔钱,攒多少要看我当月的收入,主要是绩效,基本上能存下收入的六七成。每年,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存款目标,以两三个月或者半年为周期存一笔钱,这能保证我未来三年,每段时间都有一笔钱到账,这笔利息能够覆盖掉我日常开销的一部分。

我有多笔存款,都是工作后存下来的。前两年股市不错的时候我也赚了一些钱,虽然一直以来没有亏损过本金,但收益并不算好。现在没有太好的风口,不再买了。前几年的疫情让我感觉到,我需要面对的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变大。我开始倾向于定期存款一类相对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把钱存进银行,赚点利息。

但最近一年我发现,自己存入浦发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动不动就下调,2022年4月利率是3.5%,到9月份下降到3.35%,再到11月已经是3.25%,所以我开始觉得,利息下调是一个趋势。

安斌的定期存款,从去年4月到11月,利率在下降。

其实,如果不是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我(这次)可能不会一下子把20万全部积蓄打进去。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存三分之一,剩下的下一个月或者下一个季度再去存,根据利率的变化来调整存款计划。

本科毕业后,我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工作五年,换过两家公司。我的收入水平其实在我的工作人际圈里,算是比较低层次的。我年龄比较小,结交一些年龄稍长的朋友,他们的收入,年薪能到100万。

但我发现他们私下的生活十分简单,穿着、吃喝和车子等等都是非常普通的。他们不会为了没有意义的社交去消费,也不会出于盲目的攀比心,去做出和自身收入水平不匹配的消费选择。我们行业日常需要对接一些高知人群,比如硕博学历的人或者高校教授,他们的生活观也都是不太在乎外在的东西,更关注自我成长。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我甚至开始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有些“另类”。

这几年里,我的消费观是有转变的。最开始工作的一年攒不下来钱,那时我的物欲比较高涨,在消费主义陷阱中,不停地买东西。我身边的同龄人也大都这样。

刚工作的时候,每周我都想要奖励自己一顿大餐,但是收入上涨之后,我的消费欲望却没有同步提升。现在我想的更多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一点点地积累,获得延迟满足。如果不停地消费的话,就会变成消费的“奴隶”,我不愿意这样。

这点和我长跑的爱好也有关,我喜欢长跑、健身、骑行、读书。花钱购物的快乐,类似于百米冲刺,强烈但短暂,而当我跑了半马,完成了20多公里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后,所感受到的快乐是远远大于短跑冲刺的。

我的消费观是攒钱买大件,对于刚需,例如电子产品之类,都买顶级的,跑步鞋也买贵的,这样我不容易放弃,还耐用。这算是个人发展上的投资,同时运动也保证了我的身体健康。其余的吃喝玩乐尽量精简,最大开销是喝咖啡。

我也愿意进行一些旅游的消费,但是旅游不仅需要金钱投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我目前的大部分精力只能放在一长串的工作中。我圈子比较小,社交开销不大,所以(现在)一个月平均花销2000块钱就足够了。

安斌今年6月的部分记账单。

今后,我想攒钱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是能够给我带来安全感的。我现在住的房子是爹妈的血汗钱全款买的,所以我不用还房贷,这也是我能攒下钱的很大因素。我会定期往我妈妈卡里打钱,一年应该有个几万块,具体多少我没有细算过,赚得多就打得多。

根据我的了解,我身边同学结婚,基本都是家里开销。我觉得当下搞钱准没错,但我存钱也并不是为了结婚准备的。我之前相过三次亲,她们都直接问我有多少存款,这点我实在想不通。

其实我看到存款的数字时,也没有什么心情上的起伏,工作带来的物质层面的满足,远低于它带来的成就感。我首先是喜欢这份工作。工作前三年,我成长速度是很快的,这两年停滞不前。我们行业现在挣钱也难,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大。工作里,我是那种危机感比较重的人,性格容易焦虑,因为身边的同行都很厉害,一两千万的房子说买就买,我卷不动。

但我还是会在工作方面做比较详细的规划。我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没有变动,是想积累更多。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积累一些社会资源,利用人脉资源等等来提高收入水平,从“被动挣钱”的阶段转变为“主动挣钱”的状态,到了后一个阶段,也就不会那么劳累了。

“如果每个月能按计划存下钱,以后的生活不会太辛苦”

向琳然(化名) 28岁 私企行政

我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6年了,每月几千的工资发了都放在卡里,是活期的,没有利息,我一直也没有什么理财计划。4月份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家银行在上海的活动,存三年定期,利率达到3.5%,还是很吸引我的,就萌生了过去存款的想法。

不过需要在上海当地开户,才能享受三年3.5%的利率。于是在5月12号那天下午,我和我老公从江苏泰州自驾到了上海。

我们并没有立马去银行,因为到了已经是晚上,银行也关门了。于是13号的早上九点多,我们打车去了这家银行。到了那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大多都是年轻人。

后来银行开了门,又陆续来了几个年轻人。我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从外地来的。银行的大堂经理很惊讶,说你是江苏的呀,他说那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利率就变了。我心里想,真的是好巧呀。但是我办理的那天已经没有礼品了,不像之前,其他人还领到了油和礼品券。

这个3.5%利率的活动很简单,银行告知了操作,直接转账就完成了。存三年,定期,也没有什么风险。其实这样存款也不麻烦,我们算离得近的。到期后,我可以直接凭存单和密码在家附近的网点取钱,如果50万的存款,可以比我们在本地存多赚五六千吧,来一趟还是比较划算。

我在这家私企的工资不高,刚工作那两年每月只有两三千。以前没结婚的时候,我几乎是月光族。那时我每次逛完商场,总是大包小包,可是消费后我并没有那么快乐,反而把钱攒起来,看到存款越来越多才会开心。那就努力存钱吧。

但是我不赞成死抠,那样也不快乐,反而容易造成存钱焦虑。我身边有朋友为了攒下钱,每个月只留下几百上千元的生活费,甚至连护肤品的花销都缩减了,也不再参加朋友间的聚会。那样的攒钱方式我无法接受。工资低的时候,我就少存点,哪怕一个月只剩下几百元,我认为也总比没有好。合理购物,合理储蓄,才是我想要的。

平时,我不喜欢逛街,买东西就买性价比高的。对吃的比较感兴趣,喜欢吃的会一直吃,吃到腻,花钱主要在吃喝,一个月几千够了。

因为我现在不喜欢乱花钱,所以存下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之前结婚买了一套小房子,主要是双方父母凑的钱,我们也不需要还房贷,暂时也没有买新房子的想法。想着反正有点钱放在身边,目前也用不到,也没有更好的存钱方式,还是存银行吧。我要是有个100万的存款,放银行吃吃利息,在小地方生活应该可以躺平了。

这次我们拿出了几乎所有积蓄,我自己工资卡里有5万,我老公存了30万,再留下几万供平时的开销,我们每月还会有新的收入,所以够用了。

我们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规划以后的生活。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

有孩子后我消费观念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日常开销肯定会大一些。我知道有些人会把钱都用在孩子身上,一切以孩子为主。我还是依然以自己开心为主,不能苦了自己,我快乐了孩子当然也会快乐,但还是尽量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可能想把现在两室一厅的房子换成更大的房子,包括孩子以后上学也是需要花钱的。

如果我和老公每个月能按计划存下钱,也不用特别拼,积少成多,我们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太辛苦的。有时候,我会想给自己攒养老的钱,但转眼又想,还是活在当下比较重要,想多了也没用。

我想多存一些钱,这个想法也跟之前我妈生病有关。那时我刚工作,没什么钱,我妈生病需要手术,她没什么保险,还好她和我爸之前存了二三十万,应急用上了。当时我就想,手里还是有些存款比较好。现在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

现在我的工资比最初工作时多了几千,加上在生活里,我老公支出比较多,他的工资比我多几千,所以我的工资就一直放着没怎么用,一年能够存四五万,十年也有几十万。可能我和很多年轻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吧,一辈子就这么长时间,不要那么累,趁年轻可以奋斗一些。

当天存完款后,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海洋馆,看了孩子心心念念的鲨鱼,孩子喜欢的地方还是要带她去。那天去上海存款的路上,我坐在车上还想,再努力几年,等以后孩子长大一些,我就跟老公出去旅游,随便去哪里都可以。

“我想把它老老实实地存起来,再经不起一点风险”

苏雅(化名) 29岁 企业员工

5月中旬时,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帖称,一家银行在上海的存款利率比较高,我就心动了。据说休息日要排队很久,所以我决定在一个工作日,从苏州出发到上海。当天确实没有排队,30分钟之内办完了20万、三年期、利率3.5%的存款。

我存完银行就降息了,目前利率在3.4%左右。实话讲,在降息之前存了进去,我内心是有些侥幸的,我想,我应该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工作多年后,我辛苦攒下了一笔钱,再加上父母的帮助,前两年付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的首付。我买的是人才房,但因为房屋反水、物业强制收取停车费等问题没有入住,也没有装修,到现在都还是毛坯房。

所以我现在只能在外租房住,一套60平左右的房子,每月房租2000块。其他和我遭遇了同样问题的业主,我们一直在维权,每天打12315,但到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维权路走了太久,我已经屈服了,放弃了,把房子租了出去。等三年后租期到了,我再直接把毛坯房卖掉。

原本计划装修的那笔钱空了出来,我想把它老老实实地存起来,再经不起一点风险。

其实我不会理财,之前脑子一热,在支付宝买了基金,相信了所谓的低风险,一次性投了10万进去,最后亏了几百块。这个亏损数额已经超出我的承受范围了。这笔钱其实就是现在存入定期的一部分,是装修用款。当时我想着,钱放着也是放着,有点收益会更好,等期房收了就可以拿钱去装修了。没想到,最后事与愿违,投资亏损了,房子也不用装修了。

所以不追求高收益,只求稳,这是我目前的想法。为了抵御未知的风险,我还提前还了一部分房贷,目前就只剩下公积金的部分。

有了房贷以后,我的消费欲望明显降低了,以前每年还会买几个轻奢包,现在我会克制自己这方面的欲望,衣服也不怎么买,今年618预售我也只打算买防晒喷雾。但是,吃的方面我是必须要花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出门吃大餐,没有美食我会“死”,也给父母买一些吃的、营养品之类的。

除此之外,旅游上我也会有一些支出,每年会出门一到两次。我很享受旅游,现在国内的省份还剩内蒙古、西藏、新疆、台湾、湖南、湖北、江西没有去。我觉得生活里如果没有这些逃去“桃花源”的时刻,只剩下工作,活着会很没意思。

我的计划是,等三年期存款和利息到账后,置换掉现在的这套房子,换一套大一点的。不知道会不会买车,如果三年内有了男朋友,结了婚,估计就不会购置了,另一半应该是配有车子房子的,我是这么猜想的。

上一篇 : 高考第三天北京持续“热风”模式 最高气温35℃阵风6级左右|全球要闻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