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跟着节气种下希望_天天快看点

2023-04-26 10:15: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同学们在进行作物生长的调查和观察。齐征/摄

谷雨时节,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训基地的田地里,农学院谭伟明教授正带着植物保护学院大二的二十几位学生播种玉米。谭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了开沟示范。老师一番敏捷娴熟的操作,引得站在一旁的同学们一阵喝彩。


【资料图】

轮到同学们上场。有些同学像老师那样,拿起搂沟锄有模有样地弯腰操作,其他同学则蹲下来,用尺子在开垦好的播种沟里测距、标记、放种、覆土。最后,同学们在白色的实验标记牌上写上班级和作物品种——“植保213,郑单958”,郑重地把小牌子插在地头,宣告播种顺利完成。

不远处的几块地里,还有长势不错的油菜、冬小麦、马铃薯等作物,不时引来蜜蜂、斑鸠“光顾”。农大的实践地,几乎都是这样以班级为种植单位。忙完玉米地里的播种工作,同学们又跑到基地另一侧的温室大棚里,给培育的水稻秧苗浇水、施肥。

“我们在温室和田里种植了小麦、油菜、马铃薯、玉米、水稻,以后还要种甘薯、花生和大豆等作物。平时要负责温室育苗和苗床管理。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出苗后,我们还要放苗(把幼苗从地膜下面引出来,以辅助出苗),然后让它们顺利成长。”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二学生苗卓介绍。播种之后,还需要做一些田间管理工作。过一段时间,温室里的这些水稻秧苗,会被移植到大棚外的实践地里,这个过程叫“插秧”。

“大家都挺关心这些作物的长势,我们会有排班,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人去(照看植株)。就算不值班,平时去地里调查小麦生长的时候,也会顺便看一下其他作物的生长情况,看需不需要顺便做一下田间管理。因为都是大家亲手种的,和作物之间会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苗卓说。

苗卓前不久去观察玉米时,发现大风过后玉米植株倒伏了很多,可能需要扶正或是重新种植。苗卓非常期待收获季节的到来,那时能收获的除了丰硕的农产品,还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在田间技术课的实验室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着自己管理的冬小麦幼苗,进行测量和调查,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这是农大植物田间技术课程的一个环节。“植物田间技术”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中国农业大学“大国三农”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素养课。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今,国家迫切需要新型农业人才,农大在农业教育领域依然是先行者。谭伟明介绍,植物田间技术课主要授课对象是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本科学生,是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作物识别,多种大田作物的全程生产管理,以及作物生物学观察和调查。

谭伟明说,植物田间技术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实践实验课,对授课老师有很高的要求,既需要有跨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还要有全面的农事操作动手能力;在育人方面,授课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试验,并为他们营造和开创条件。

“而对于学生来说,同学们可以在知识层面掌握‘作物田间技术’和‘作物生物学观察’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熟悉作物生产过程和新农作技术发展;同时,具备开展作物生长诊断、田间管理与技术措施操作以及作物生产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和爱国、爱农情怀。”谭伟明说。

植物保护学院大二学生王兆煦,对于植物田间技术这门课程很有感触:“清明那天虽然是假期,但我们的田间技术课是照常上课。植物的生长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无论是什么节日,对于农民来说,天候就是天候,农时不能误。”

在工业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看似高端的、可以坐在写字楼里的工作。然而,农学这种需要风吹日晒、比较辛苦的专业这些年却逐渐热门起来。

选专业时,王兆煦觉得累不累并不太重要,兴趣才是关键。“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对生物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尤其是植物学。”王兆煦说,“我高考前,袁隆平老先生去世了,也坚定了我学农的信念。”

进入大学真正接触了农业知识后,王兆煦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种地比我想得要累好多,而且我们要关注的着眼点与我此前想象的有非常大的不同。”王兆煦说,在学习植物田间管理的过程中,他发现有许多实践方面的应用技巧是之前不曾注意到的,例如在不同时期对作物浇灌的水量、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养分要求等。植物田间技术课让他意识到,原来作物的养育需要做如此繁杂的工作。

大一寒假期间,王兆煦在老家山东青岛调查冬季田间常见病害,也对青岛的蔬菜、水果生产相关产业做了实地调查。作为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这次实践活动让他和农民之间产生了连结。王兆煦觉得农业根植于农民,未来怎么样能更好地让农民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以后想要研究的方向。

王兆煦还希望在未来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做更多事:“要不然我就留在学校里继续深入地研究农业技术,要不然我可能会选择到田间地头去,为农业技术推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实习生 王婧 吴雨珊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 世界关注:我国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已达84家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